博士家园 首页 学会 专家学者 查看内容

吕金虎: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2015-1-4 16:20| 发布者: 博士家园| 查看: 2131| 评论: 0|原作者: 孟林 何琼|来自: 《国科大》

摘要: 吕金虎,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工 ...
吕金虎,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世界工程领域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2014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

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排名第二)、首届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08)、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08)、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澳大利亚ARC Future Fellowship(2009)、首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信息科学金奖。2005年至今,曾任或现任12个SCI期刊的各类编委,包括5个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 Ind.Informat.(影响因子8.785)、IEEE Trans. Ind. Electron.(影响因子6.5)、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IEEE Trans. Circuits Syst.II、IEEE Trans. Neural Net.的Associate Editor。


1993年,由于高考失利,他灰溜溜地从湖北名校枝江一中跨入湖北师范学院的大门,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的一生将与中学教师这个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20年后的枝江一中93届同学聚会,大家惊讶地发现,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已经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青年科学家,他就是2014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研究员。

崭露头角

1997年,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吕金虎从湖北师范学院毕业进入湖北农学院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助教。年轻的吕金虎渐渐觉得,眼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会比较平稳安逸,却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与抱负。一直对做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吕金虎,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吕金虎坦言:“每个人,都是不断地在生存与兴趣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有时候需要顶住生存压力去追求人生理想。”

2000年,吕金虎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攻下了硕士学位。导师武汉大学陆君安教授开放的育人理念使他的科研进展非常顺利,同时吕金虎也希望在读硕士期间,把因为工作耽误的一年时间赶回来,因此他非常刻苦用功。由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超额完成了计划内的所有研究任务,他破格提前一年毕业(当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2002年,同样是两年时间,吕金虎奇迹般地攻下了博士学位,而且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后来还被评为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吕金虎谦逊地说,这纯粹只是一个巧合,并归功于导师张锁春研究员和陈关荣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的精心指导。事实上,在中科院两年获得博士学位并非易事,这背后凝聚着他超乎寻常的努力付出。此外,他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位破格两年毕业的博士生!究其提前毕业的始末,笔者了解到,当年博士后政策即将改革,改革后,博士毕业生不能在相同的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吕金虎担心等正常毕业时,政策落实下来,就要换一个研究所做博士后,这样很难找到合适的合作导师。而且当时两位博士导师一致推荐他两年毕业,但是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没有博士两年毕业的先例。因为没有标准和先例,当时主管数学院研究生工作的袁亚湘院士与科学院人教局沟通后,研究生处的老师表示:“目前没有这个政策,但只要你能拿到中科院院长特别奖,我们可以向科学院争取。”可是当时的院长特别奖很少,整个科学院系统一年最多只有20个名额,拿到它甚至可以直接被某些理想高校聘为教授,而吕金虎通过努力,竟真的拿到了!

当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吕金虎两次提前两年毕业的原因时,吕金虎并没有因荣誉而沾沾自喜,他已经低调地师从著名控制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研究员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全身心地投身于新的科学研究中了。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经历的一帆风顺,吕金虎认为,方向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素。“当年我选择的博士论文方向,很多人认为是冷门,很难有大的发展,而且前景并不乐观,但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并没有跟风去做一些简单的东西,而是甘愿坐冷板凳,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到底。”

从1997年大学毕业,到2002年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再到2004年获得全国优博,吕金虎在科研之路上,逐渐崭露头角。

如虎添翼

2010年,吕金虎以副研究员的身份(全国仅有五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这是他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博士毕业到杰青,他仅仅用了八年时间,而这中间,他还荣获很多奖项和荣誉。显然,他的进步比同龄人更快,这些光环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积淀和付出?

吕金虎的科研之路,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甚至可以用磕磕绊绊来形容。在中科院研究所这样人才辈出的地方,竞争与压力可想而知,要想取得一点大家认可的成绩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他这样本科出身普通院校的“土鳖青椒”更是艰难。吕金虎2004年博士后出站留所任助理研究员,两年后任副研究员,五年后任研究员,一路按部就班。而这日复一日的科研生活中,他一直非常拼命工作,十多年来几乎每天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早上还坚持按时送小孩上学,吕金虎说这就是“抬头看路,埋头苦干,力争做出国际一流的工作。”

每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和特点,而吕金虎的特点是“自己看准的东西,一定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除非运气特别好,否则要在一个方向上至少坚持五到十年,才有可能做出一点好的成绩来。”这一个“坚持去做”,收获了累累硕果:与陈关荣院士等合作,发现了经典Lorenz系统与它的对耦Chen系统之间的临界混沌系统,被800余篇SCI论文称为“吕系统”;与余思敏教授、陈关荣院士等合作,突破传统模拟电路的设计极限,解决了二十多年来长期悬而未决的非线性电路理论中多方向、大数量多卷波物理实现的理论和技术难题,被国际权威J. Vandewalle院士称为“里程碑”。

此外,吕金虎还特别重视理论成果的应用。最近几年,他与刘经南院士合作,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北斗位置服务网。他的研究工作力争实现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有机统一。

在系统与控制领域,国内一般重点高校的知名教授都有一个大的团队,老师和学生少则二十多人,多则近百人。而吕金虎在数学院直到2011年才具备博导资格,获得杰青之前,他在数学院仅招收了三名硕士研究生。一位副研究员带三位硕士的团队怎么能跟别人那么大的团队相比?他的回答很简单:“尽最大努力做精品。”他笑谈这是被逼出来的,在科学院必须首先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在长时间内单枪匹马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吕金虎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两件事:“第一、对科学是否发自内心的热爱;第二、能否持之以恒。”他一直反复追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如此就不难理解,他总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始终坚持做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他做事不盲从,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的研究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走向世界

2012年11月,吕金虎由于在复杂网络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方面的贡献而当选为IEEE Fellow,成为2012年全球当选的八位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之一。2012年,他还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这是他科研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仅在本土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吕金虎也将视野扩展到全球。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吕金虎先后访问过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德国等十多所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他短时间内了解到国际同行正在开展的研究、主要创新和取得的成果等,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互通与成果的交换,这为吕金虎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铺平了道路。

2005—2006年,吕金虎师从美国科学院和人文与艺术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Simon A. Levin教授从事复杂系统的研究。普林斯顿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使吕金虎能够真正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去专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Levin开放的科研理念,鼓励吕金虎不断地尝试,使吕金虎受益终身。

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吕金虎的研究工作逐渐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并被高度评价。他的论文被SCI他引7500余次,h指数42,28篇ESI高被引论文,两次获中国学者专业领域SCI单篇被引次数排名第一,2014年入选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此外,由于国际学术影响力逐渐提升,他应邀在国际著名期刊担任各类编委及国际著名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2013年应邀担任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IEEE Fellow评选委员会委员,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担任该重要职位。2013年,吕金虎担任第九届亚洲控制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2014年,吕金虎与澳大利亚余星火教授等合作,共同争取到国际旗舰会议IECON 2017的承办权,这将是IEEE工业电子领域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年会,四十三年来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这些都表明,吕金虎已经走向世界学术领域这个大舞台并具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

一份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是吕金虎十多年来如一日的勤奋钻研:既有踏踏实实走路的耐性,又有抬头看天追梦的勇气,这两者完美的结合,造就了吕金虎如此的成就。

继往开来

2014年,吕金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成为十名获得者之一。从懵懂青涩的学生到杰青获得者、IEEE Fellow,再到如今的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一路走来,吕金虎的成长和蜕变十分巨大。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恩师郭雷院士对吕金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郭老师交给我们做人和做学问的基本道理,特别是做学问一定要有高品位。”郭老师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待人谦和,堪称年轻一代科学家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楷模,是年轻一代科学家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做科研就像古代诗人写诗一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吕金虎解释道,古诗背诵多了,见到一种合适的场景,会有感而发;做研究也是一样,只有熟练掌握了本领域相关的知识,遇到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才能够想办法解决。“创新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需要经过一个培养过程,千万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最好的工作通常是经过长期冥思苦想而得到的,按部就班获得的价值通常不会太大。”

对于出国的利与弊,吕金虎认为,出国与否要因人而异,但不要为出国而出国。“如果最想学的东西恰好是该老师所擅长的,可以考虑出国;如果因为看到大家都出国也想出国,不知道自己出国干什么,这样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多年出国访问的经历让吕金虎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不仅仅是按照导师的想法去做研究,按部就班地完成项目,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习或工作的团队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到底自己希望从团队学到什么东西,自己能做什么贡献,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吕金虎对国科大学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常怀感恩之心,永不抱怨,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着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最大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能成功!”


吕金虎.gif

路过

鸡蛋

握手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点击排行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手机版|订阅|博士家园 ( 沪ICP备15045866号-1 )(沪公网安备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1868号) 

GMT+8, 2024-4-26 22:28 , Processed in 0.1392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博士家园

  • 获赠:邀请码

    博士投稿

    请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www@math.org.cn

    在线时间:9:00-16:00

  • 返回顶部